“古苗疆走廊”遗址
http://www.zgxsw.xin | 时间:2016-04-27 23:29 | 关注人次[ ] | 字体设置:

  核心提示

  











  明年,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省即将迎来建省六百周年的纪念时刻。明王朝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省,与一条驿道关系极为密切。这条连接湘、黔、滇三省,横跨贵州中部的驿道,被称之为“古苗疆走廊”,其沿线及周边地区,留下了厚重、多样而且呈现出整体地域特点的历史文化积淀及景观。

  “古苗疆走廊”是什么,与其他“民族走廊”相比存在哪些异同,在研究方法论上又有什么新的启发?对贵州文化建设又有何意义?4月21日,“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论坛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研究院所的著名专家学者近百人,就“古苗疆走廊”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就“古苗疆走廊”的概念、“苗疆走廊”的研究与“贵州文化建设”的议题做主旨演讲、提出学术观点及反思。



  重构“古苗疆走廊”

  - 贵州大学“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侧记

  记者手记

  本报记者 王小梅 实习生 张新雨

  建构贵州文化的“主体性”认同

  “古苗疆走廊”不仅是关联苗族群体,而是相关贵州多民族群体。据史料记载和相关研究,“苗”在明清乃至民国年间,为西南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以及广西、湖南等地域非汉系族群的泛称之一,因此并非单指今天的“苗族”而相当于今天的“贵州少数民族”之义。而“苗疆”指的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域。

  “古苗疆走廊”沿线及周边地域存在着多样的文化积淀,多元民族文化特征明显,族群的文化交融与互动是主流。“古苗疆走廊”的提出,一方面以历史视野,把“碎片式”贵州文化置于一个整体的空间去观察、研究和持续性关照,有助于跨“民族·族群”的地域整体性研究,构建贵州地方文化的“主体性”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推进中国与东盟间国际交流,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贵州的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为人类学、民族学及贵州地方史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展边疆理论的研究,拓展学者对于“边疆”这一概念的理论思考。

  “古苗疆走廊”把孤立的贵州文化碎片以大历史视野,纳入一个整体空间去观察贵州多族群互动、交往的活态生活历史和经济往来,对建构贵州学术的中国价值及贵州学的当代叙事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文化被置于一个整体空间看待

  “古苗疆走廊”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由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民族学专家研究团队经过两年讨论,于今年年初正式提出。

  所谓“古苗疆走廊”,指的是历史上横贯贵州中部、连接湖南和云南之间的一条重要驿道。从明清时代一直到民国时期,贵州一直被视为“苗疆”的腹地。而“苗疆”内的这条陆路驿道,既是中央政权控制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通动脉,同时它也是维系东南亚与中国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在文化上,自明清时代以来汉族移民沿着“苗疆走廊”大规模进入西南地区,汉文化通过这条驿道向四周少数民族地区辐射,既在汉族地区形成了众多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文化古城,同时在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各种文化间相互影响,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多样性特征。如社戏及傩文化面具的传播、屯堡文化等,事实上都与这条“苗疆走廊”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论坛主旨讲话中,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封孝伦认为,贵州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由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汇聚而成,文化形态的复合性、文化多元性展现出独特价值。贵州的文化特征是“多元共生,和而不同”。“苗疆走廊”的研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对进一步提高贵州文化自觉和自信、丰富多彩贵州形象、创建文化旅游创新区具有积极意义。“首先,从学术上看,将民族文化或者贵州文化的研究置于广阔的空间,将改变此前的单一学科状况,形成有贵州特色的研究领域,推动打造贵州文化品牌。从文化上看,研究探讨民族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历史和现实状况,将有助于构建贵州地方文化主体性新内涵。除此之外,对‘古苗疆走廊’的研究将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新方向,推动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回顾“古苗疆走廊”的历史形成过程,其中不仅体现出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权力行为,并且由这条走廊所体现和象征的“中心”与“边缘”、“内地”与“边疆”间的关系,沿线及周边地区形成的众多文化相互交织,族群、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现象。通过对“古苗疆走廊”的研究,关注“跨民族”或“跨族群”的、具有地域“共性”的文化现象,为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旅游学、文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找到一个共同的契合点,为今后贵州省以旅游开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启新的思路。

  为贵州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志强是近日启动的“古苗疆走廊”研究课题负责人。他认为,“古苗疆走廊”是元明时期开辟的从湖广经贵州通往云南的“东路”驿道,该驿道是元明到晚清时期数百年维系西南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动脉,直接关系到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政治版图变化、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等。明朝之所以在1413年设置贵州省,与此驿道关系极为密切。驿道从湖南常德,沿水路溯沅江而上,进入贵州东部门户镇远,然后行陆路,东西横跨贵州省中线贵阳等后入云南省,经曲靖等地抵昆明。

  “贵州省的设置,最初即是为了保护这条通往云南的‘走廊’的通畅和安全。可以说,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为一条路建置一个省级单位这样的重大政治举措是极其罕见的。”杨志强说,“古苗疆走廊”概念的提出对于贵州的人类学研究可能是“革命性”的。构建该问题讨论的理论平台,有利于改变各少数民族研究的分散格局。与其他民族走廊不同,驿道是动用国家力量修建的,是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下开辟的维系内地与西南边陲之间命脉的“官道”。这个社会文化空间,具有特殊的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主编李大龙介绍说,“古苗疆走廊”的提出,一方面有助于构建贵州地方文化的“主体性”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人类学、民族学及贵州地方史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古苗疆走廊”加深对西南疆域形成过程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27日以《“古苗疆走廊”研究拓展边疆理论》为题发表文章。多民族聚居的贵州省并非边疆省份,然而“古苗疆走廊”引起边疆研究者的兴趣,拓展了学者对于“边疆”这一概念的理论思考。李大龙说,贵州省在边疆学研究意义上不属于“边疆”,但其在西南地区成为中国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中却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明朝因一条古驿道而设贵州省即是对此的充分肯定。正是有了这条“古苗疆走廊”,历代王朝尤其是明清两朝得以实施对云南、广西等地区的有效控制。“古苗疆走廊”概念高度概括了贵州省近千年历史的发展特点,为贵州省在多民族中国疆域形成中的贡献作出了准确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提出,“苗疆”在学术上可以称为“内地化边疆”。在连接湖南和云南的“古苗疆走廊”上,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形成了和谐互动的关系。因此,对“古苗疆走廊”的研究,应由贵州牵头,在全国范围内,邀请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各个学科的学者参加到“古苗疆走廊”的研究中来。课题的组织者之一、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陶渝苏也表示,“古苗疆走廊”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现在才刚刚起步,未来还需要多学科的整合。

  “古苗疆走廊”遗址

  为贵州文化品牌提供坚强学术支撑

  “古苗疆走廊”旧影

  “古苗疆走廊”课题一经启动即引起贵州各方面的重视。学者们普遍认为,“古苗疆走廊”研究,有利于构建起贵州地方文化的“主体性”认同,有利于结合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其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之一的“文化线路”的重构、保护、开发与申报,对促进贵州的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走廊”传统上多指的是连接两个地区中间的狭长地带。但在这里有所不同。不仅指自然地理构造,更多的是因族群、民族及文化的多样性造就的文化上的阻隔。明代以后贵州省内有多条连接周边各省的水陆“通道”,但连接西南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命脉的,并对周边发生重大影响的却只有这条“走廊”。

  穿越历史的尘埃,这条人难以进入的“一线路”,对贵州将开辟新的学术增长点,尤其拓宽旅游人类学的视野,为贵州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2012年3月至4月,“古苗疆走廊”课题组一行17位教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访问了走廊东线的凯里、黄平、施秉、镇远、岑巩等地。在走廊经过沿线各地,仍然保持部分古驿道遗迹,但近年随着经济的开发,有的地方已基本消失。

  近年来,贵州省对于旅游开发的热情方兴未艾。杨志强认为,“许多文化现象消失得很快,文化变迁速度很快,迫切需要学者们抓紧时间进行系统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地理环境特殊,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之一,长期以来受到省内外及国际人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并积累了相应的学术成果。即将成立的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将以“古苗疆走廊”为学术支撑,深度研究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贵州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古苗疆走廊’概念的提出将更好地落实国发2号文件中‘将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要求,提供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思想资源,有助于矫正外界对贵州地域特点的刻板印象。”贵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小泉说,挖掘、整理与保护“古苗疆走廊”上的文化遗产,需要创新思考与探索,将其作为地区发展基石。“要将文化基因利用好,将其打造成活化石,将传统文化的美融入到现代高校文明的生活中,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最终实现文化实力向经济实力的转变。”他认为,要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多彩贵州品牌,需要把握机遇,共同承担区域文化建设,加大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完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机制,“让贵州民族文化走出苗疆走向世界”。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专题报道
习近平中国新发展理念
苍溪县孙坪村党员测评纪实
苍溪县孙坪村党员测评纪实
苍溪县孙坪村党员测评
·【通稿】违法用地问题突出 九名市州长进京
·何树平任广元市委书记(附工作履历)
曝光台
文天祥后裔文策谏言如何杜绝腐败
文天祥后裔文策谏言如
15岁孩子成立“东氏集团”驾豪车多地作案
15岁孩子成立“东氏集
山西一普通借款被敲诈过亿还陷入连环虚假诉讼
山西一普通借款被敲诈
第二十一届中国(余姚)塑料博览会开幕
第二十一届中国(余姚
图片资讯
习近平中国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中国新发展理念
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苍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
今日苍溪县援鄂抗疫医疗队10位队员集结出征
今日苍溪县援鄂抗疫医
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国际化高峰论坛在余姚开幕
中国电子家电企业国际
民声传递
·苍溪县是谁在剥夺侵占村民依法享有的权益?
·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我见
·国家如何监管麻将机及党政人员打麻将
·广元市青川县法官杜刚公开支持造假售假、损害
·苍溪县多措并举开展道路客货运输突出违法违规
公检法司
·2020年非法经营借贷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发改委刘振秋被双规——全球最大的犯罪集团”
·四川副省长彭宇行疑被策反被查
·旺苍县委原书记刘亚洲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
·江西8名“保护伞”落马 杀人仅判三年半
焦点网谈
·苍溪县一村官诈骗勒索国企侵吞集体几百万纪委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2024加大深化惩治群众身边
·学校强行损毁他人巨额财产都是法盲校长霸凌惹
·止暴制乱 幕后黑手必须被斩断
·7月底前 这16省份有一笔钱将发放到位
注:凡本网刊载的网民来信和转自其它媒体网站的信息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立即删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摘
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建议您使用1024×768 分辨率、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0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
版权所有·四川火眼刷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蜀ICP备16009268号-4 公网备: 5101065083016号 地方发展通讯社同盟网站 主编QQ:915360888
本网主编急电:13880331708 本网英文域名:zgxsw.xin 国际第一域名:zgxsw.org 投稿邮箱:915360796@qq.com
本网律师:陶书伟 执业证号:xxxxxxxxxxxxxxxxx 律师咨询电话:13183558165 执业类型:渋法事务专业辩护达人
  • 中央网信办与国家互联网办公室举报平台
  • 四川省公安厅信息网络安全报警服务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