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一体化供水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需要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供水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的重要支柱。近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拿出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切实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省、市、县按照普查情况实施了农村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工程、脱贫攻坚安全饮水工程,已解决了大部分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并依托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向乡镇周边村组、居民新村、产业园区等实施供水管网延伸,解决了农村相当部分因无水源、源水水质较差、水质污染严重等存在的缺水现象,如何实现村镇一体化供水共管理,做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做了调研和一些思考,形成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管网延伸前的供水现状:
(一)饮用水短缺。我县属于川北山区,十年久旱,祖辈靠山泉水、溪沟水等作为生活饮用水,但受天气、雨水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严重降低,每年汛期水资源丰沛,枯水季节严重缺水,大部分水井、溪沟断流无水可用,缺水农户到几百米、几里外找水、背水、引水用等现象相当严重,导致浪费劳力、成本高等特点。
(二)饮用水污染严重。场镇周边农户的饮用水源受场镇的发展和场镇雨水、生活排污的影响,大部分地下水遭到污染,生活水无法直接饮用,造成饮水不安全现象。
(三)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能力有富余。据了解,近几年来,大部分乡镇集中供水工程选择的水源地多在水源有保障、水质条件较好、无污染的大、中、小(一)型水库、河流,水量水质有保障。通过新建、改(扩)建对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改造升级,从供水水质、设计能力、实际供水量等完全满足现有场镇用户及场镇周边管网延伸的供水,减少了国家投入,新增了管网延伸的用户,让党的政策惠及了农村千家万户,盘活了供水站的闲置资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率,适当可增加供水站的供水投入。
二、管网延伸的几种模式:
(一)村镇一体化建管模式——建设、投资投劳管理全部由供水站负责,并实行同网同价。各供水站抓住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机遇,大胆进行探索和尝试,对居民聚集点、居民新村、产业园区等,有利于管理较近的由项目铺设主供水管网到点,然后由农户投劳投资安装到户,坚持质量监管到位,便于今后管理,建成后交由供水站直接管理,抄表到户,实行同网同价。
(二)村镇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统一规划设计,建后分级管理、水价分级核算。各供水站对用水村组距离长、用户分散,不便管理的村组用户采取由供水站选择路径,有利于今后维护管理,统一设计安装,督促投劳用户按标准开挖,村、组统一设置总表,由供水站统一销售给村、组,由村、组进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若地处较高的村、组、农户,需要经过加压站加压后供水的由受益村、组、农户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水价按照实际核算后执行。供水站只抄表到总表,由村抄表到组,由组抄表到户收费管理。
(三)村镇一体化管理模式——建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供水安全。除供水站直接抄表到户收费外,由供水站抄收总表的由村、组统一成立供用水协会、供用水管委会,选择热爱公益事业、能力强、勇于奉献的村组干部或农户担任管水员,制定管委会主任、委员、会计、出纳、管水员的工作职责,按月抄表、核算、收缴水费,管水员加强对管网、设施的巡查、维护保养,及时制止管网跑、冒、滴、漏、偷水现象;加强对二次供水二次加药管理,确保供水安全。选举产生用户代表,重大事项、水价调整、管理办法等需经用户代表大会决策,强化宣传、管理到位,确保管网延伸项目建得起、管理好、用得起、长受益。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村组管水机构不健全。部分村组按照项目建成后,大部分村组存在未成立一定的管理机构、管水员管理不到位,未按时抄表到户、收缴水费,村组监督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二)用水水价混乱,需要规范。村组用水水价大都偏高,除部分是人为因素外,大都因管护不到位,过总表的自来水跑、冒、滴、漏、偷水现象严重,自来水回收率较低,导致水价成本高,在加上二次加压后的动力成本,水价更高了,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不利于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建后管护未落实、监督指导未到位。建后管护不好,将直接影响“长受益”,导致“前功尽弃”,目前不少供水站不愿接受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后的管护工作,更不愿指导村组传授管护经验,实际运行中未及时总结、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肤浅认为那是村组自己的事,与供水站无关。故要坚持建后管护、指导监督村组管护到位,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管理新方法、新措施,确保党的惠民措施长受益,确保管网延伸工程供水安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通过调研,村镇一体化供水共管理就是不断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努力实现农村自来水化,让场镇周边的农户吃上了干净、卫生、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真正做到强管理、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