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不仅是当今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千万家庭幸福和谐的根本。
近年来,昭化区残疾人联合会针对残疾人的不同需求,重点实施“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全面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汇聚点滴关爱,托起残疾人的幸福梦。
坚持无障碍保障,把身体缺陷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修葺一新的水泥台阶平整均匀,刚安装的扶手栏杆从楼梯连到卧室、厕所,蹲便器换成了坐便器,还有便于起身的上翻式扶手……这是日前记者在昭化区柳桥乡场镇脑瘫患者袁伟家看到的场景。
“儿子以前做啥都要人帮忙,区残联安装了这些设备后,他现在基本不用我帮忙就可以自己上厕所、上下楼了,我们省了好多心哦!”袁伟母亲感慨。
袁伟家的改造,只是昭化区残联在全区实施无障碍工程的一个缩影。经统计,该会连续三年免费为761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在残疾人家庭改造出行盲路、厕所、厨房,适配轮椅、助听器、智能电饭锅、手杖等用具,有效解决了残疾人起居、浴厕、做饭、出行等实际困难。
“我看得见了,我看得见了……”去年中秋节前后,昭化区人民医院住院部二楼一间病房内传出一阵激动的声音。因白内障双目失明的晋贤乡千秋村村民刘道文时隔5年再次看清了东西,“因为家庭困难,一直没钱做手术,是昭化残联的同志带我到医院做了免费复明手术,让我重新看见了光明。”
“我们一直把白内障免费复明、人工耳蜗手术、精神病患者药服、假肢安装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昭化区残联干部刘玉芳介绍说,为全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买单,纳入“低保”范围,把三、四级残疾人纳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规划,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救助范围,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做到应保尽保。
今年,昭化残联在全区范围内摸底调查了1457名重度贫困残疾人(包含有精神和智力缺陷的),全部纳入昭化区贫困残疾人救助范围,把所有享受普惠政策的残疾人,全部录入“量服平台”。
坚持促就业致富,把残疾人自食其力的能力最大化
青牛乡莲池3社大地湾嘉陵江边,一幢淡黄色的3层小洋楼依山傍水,气派十足。房前10余幢生猪养殖圈舍整齐划一,各种蔬菜、花卉遍布其间……
“我年出栏育肥猪上千头,纯收入有二三十万。”肢体残疾人王德敏说,“刚养猪的时候,区残联经常为我送养殖书籍、找内行传授养殖技术,并给我政策上的扶持。”
“我们鼓励王德敏利用成熟的养殖技术带动本村残疾人耿绍英、龚文强、王德全等人通过养猪自强致富,现在,他们年纯收入都能达到十多万元,有好几户已经在广元城里买了房。”残联干部李仕廉告诉记者。
“以个性化服务方式帮助残疾人灵活就业创业,逐步实现自食其力,是我们帮扶的目的。”李仕廉说,按照自主创业、“特色产业+残疾人”、“基地+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残疾人”、“社区就业+残疾人”等模式,帮助残疾人选择种植猕猴桃、香菇、烤烟,养殖生猪、跑山鸡等项目和相适岗位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近两年,昭化残联还重点帮助了一大批亭子口移民库区残疾人发展产业谋出路:敦会林、陈绍秀等16户种植大棚蔬菜280余亩;张绍红、吴丛荣等发展服装、餐饮、住宿;周庆苞开办服装加工厂……
“在帮扶中,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先后在22个乡镇发展残疾人种养殖业大户102人,帮助贫困残疾人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免费培训1260人。在清水、昭化、沙坝、晋贤等地成功建设了农村贫困残疾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昭化残联理事长田义勇说。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区级以上残疾人扶贫基地8个,直接安置残疾人就业169名,辐射带动310个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